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全国动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部委动态 教育培训 咨询服务 国际交流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推荐文章  
关于举办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办公
关于举办《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
关于举办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办公
关于举办“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重
关于举办“城市道路、桥梁病害成因
“桥梁检测评定与桥梁维修加固及养
“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建设与质量控
关于举办“2016年注册土木工程
图片展示  
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运输服务
李小鹏会见荷兰客人 实化深化中荷
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召开会议审议《
《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
践行绿色交通 推进公路转型发展
《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交通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地方动态
[山东]济莱同城 交通先行
分享到:
来源:来自本站    日期:2015/11/25    点击次数:449

自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一圈一带”区域发展、加快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莱芜市交通运输局做好交通文章,促进莱芜市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与济南“同城发展、同步建设”。

“莱芜市交通运输局主动参与、主动服务、主动承担,建设‘三条大道’,开通济莱城际快客,实现济莱公交‘一卡通’,为两地居民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莱芜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庆铸介绍说。

“三条大道”畅通经脉

长期以来,从莱芜到济南的公路主要有济(南)莱(芜)高速公路、327省道、244省道等。327省道、244省道等公路等级较低,济莱高速公路济南境内港沟至主城区段的道路比较拥堵,高速公路并未实现“高速”。

为摆脱公路瓶颈制约,莱芜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向省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加强与济南市交通运输部门的沟通合作,致力于打造两市无缝隙对接的交通路网,提出建设“三条大道”的构想:实施济南二环南路东延工程,架起济莱间的“快速大道”;将327省道莱芜段西延并升级为二级路,建设贯穿莱芜北部与济南南部的旅游大道;高标准改造莱明路,建设连通济南、莱芜的“物流大道”,增强两市物流交换互通能力。

目前,各项目正有序推进。

城际快客打造舒适之旅

“以前从莱芜到济南坐车要花38元,现在只要20元,而且时间短了,车次多了,车况也好了。”在济南上大学的莱芜市民小刘给济莱城际快客“点赞”。

随着济莱协作区“五个同城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一马当先,于去年1月1日开通济莱城际快客。济莱城际快客采取“公交化运营、班线化管理”的经营思路,“出城高速路、城区BRT”的乘车模式,全程共设9处便民停靠点,车内免费Wi-Fi全覆盖,全程实现3G视频监控。莱芜市民乘坐济莱城际快客,2个小时即可到达济南长途汽车站。

为了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莱芜市交通运输部门还采取增加运营车辆、延长运营时间、加大发车密度、优化站点设置等措施,不断完善城际快客运营机制。开通以来,济莱城际快客日均发送旅客约1000人次。

公交一卡畅游两城

“自驾游玩最不方便的是停车,现在莱芜的公交卡在济南也能用了,相比之下乘坐公交车游玩更方便、更经济。”家住莱芜市莲河小区的陈姓市民说。

济南市拥有丰富的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对莱芜市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如何更好地促进两地共融?莱芜市交通运输部门从公交“一卡通”上做起文章。

莱芜市原来的公交卡平台分属两家企业,城市公交卡、城乡公交卡不能通用,百姓出门坐公交车要携带两张卡。针对实际情况,莱芜市交通运输部门制定公交“一卡通”建设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克服技术难题,升级公交信息系统,并主动接轨济南公交系统。

今年5月1日,在实现全市公交“一卡通”的同时,莱芜实现了与济南公交系统的互联互通,“手持一卡通,济莱轻松游”成为现实。莱芜市也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首个实现与济南公交卡互通的地市,方便了两地市民出行。

 上一篇:[贵州]创新举措推进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 ...
 下一篇:[上海]保险公司融入省际客运安全监测 ...

相关新闻
· 甘肃:统贷统还送来农村公路建设“及时雨” 2016/4/27
· [广西]天峨路政执法大队查处2起违法建筑行为 2016/3/30
· [浙江]2016年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2016/3/30
· [广西]省道315线南宁富庶至崇左太平二级公路(江州区太平街道办公益村路段)发生货车撞电单车的交通事 2016/3/30
· [青海]夏继权副厅长一行到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流工作 2016/3/29
· [河南]内乡县交通运输局采取措施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2016/3/29
· [河南]周口市召开全市治超工作暨交通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会 2016/3/29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中交诚通工程技术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1728号-1
浏览统计: